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特点是什么?

       生活中离不开网络,现在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,网络无处不在。网络的两面性也影响着大学生,网络成瘾就一大诟病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特点是什么?

    

    随着科技的进步,互联网的风行,上网已经是相当普及的事情,在高校周围,几乎从每一个校门走出来都可以找到不止一家的网吧。据2001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,在我国的网民中,35岁以下的占83.84%,其中18~24岁的网民占41.2%,学生网民占21%,也就是说超过1/5的网民是学生,而学生中又以青年学生居多。不可否认,网络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互动联系,并且对于即将步人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,他们更需要借助网络及时收集信息。然而,时至今日,人们逐渐意识到网络其实是一把双刃剑,它在给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台、及时收集到所需信息的工具的同时,也使不少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、聊天、打游戏等,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业。

 

     据报道,贵州大学对500名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显示,超过6成的大学生因上网而逃过课,仅有241%的学生从未接触过非法和不良信息网站。据华东某高校对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的调查,有80%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。另据不完全统计,广州上网的大学生中有13的人患有网络综合征,有的人顾不上上课和做作业,甚至备足了方便面足不出户,结果是考试成绩“大红灯笼高高挂”。在一项对广州市五所大学1586名上网学生的调查中发现,6.34%的学生患有网络综合征。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对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测,结果表明,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,在被试者中占到6.4%。另据对福州大学293名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,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9.6%。专家估计,大约有5%~10%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成瘾倾向。虽然从百分比上看,数字并不大,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,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绝对数字就很大了。北京某高校曾发生过两个专业90多名学生中竞有超过16的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导致考试不及格,.最终退学的事件。南京某大学也发生过一女生因网恋而跑至东北,惨遭网友杀害的悲剧。20053月,中央文明办、新闻出版总署等单位策戈Ⅱ了“健康上网拒绝沉迷——挽救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大行动”,可见网络成瘾现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,也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。

 

    网络成瘾又称“互联网成瘾综合征”,就是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、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。其主要表现为:对网络有一种一心理上的依赖感,不断增加上网时间;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,下网后感觉不快;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;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;倾向于否认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造成的损害,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具有如下的心理特征。

 

    首先,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,关注新事物并且容易接受,这种求新求异的特点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于由网络架构的新奇、丰富、动感的社会空间;网络与大学生之间存在很多契合点,造成他们对它一网情深,如大学生具有追求流行、赶时髦的特征,上网的时尚

性符合他们追逐流行的心理。

 

    其次,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。当他们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,部分人会在网络中寻求发泄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挫折和压。力,都有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愿望。如今的大学生还处于思想发展阶段,许多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烦心事:如学习成绩不理想、无法和同学正常地沟通交流、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不能出人头地、得不到老师同学的认可、自我价值不能实现等等,于是他们在思想上对他人的不信任以及自身的空虚感便悄然而生,需要寻求发泄。而网络的虚拟性、平等性、开放性等特点恰恰满足了这部分学生的愿望,他们为了追求心理满足开始进入网络世界。他们一般会选择一些角色扮演类、即时战略类或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,如《传奇》、《cs》等。在这些网络游戏中,随着人物级别的升高,.战斗力也越来越强,骄人的战绩使这些平时很少抛头露面的学生心理上得到了满足,让他们觉得实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,从网络游戏中找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会的乐趣和成就感。由于他们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获得成功的机会远远高于现实生活,因此,上网成了他们缓解心理压力、解放身心的唯一方式。还有些学生面对残酷的现实身心疲惫,于是他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逃避,网络就成了他们最佳的选择。通过网络,他们或者肆元忌惮地发表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;或者在游戏中虐待别人;或者通过听音乐、看影片来麻醉自己,迫使自己暂时忘却生活中的不顺,使“疲惫”的心灵得到慰藉。同时,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几乎全部是匿名。他们隐瞒身份的目的就是期望在网络中重新塑造一个形象——一个隐藏自身缺点、表现更多优点,能够吸引他人的形象。另一方面,在网络上只要没有暴露真实身份,在道德规范范围之内的行为就可以不必付出相应的责任。    

 

    再次,大学生各种需要被压制,转而寻求网络。大学生入学后,在陌生的校园环境中产生了许多亟待满足的内在需要,如人际交往、宣泄、归属等,但由于独在异乡为异客,完善有效的个人社会支持系统尚未建立,缺乏及时有效的社会支持,他们基本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,从而导致需要满足受到阻挠。在这种窘境下,网络恰好能够满足大学生的这些需要,从而致使他们逃避现实,转向网络社会,把它作为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工具性和情感性的手段。换言之,大学生之所以沉溺网络,就是因为网络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在现实中不能解决的问题,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要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网络成瘾者不能约束自己,自我控制力较差。往往具有以下人格特点:喜欢独处、敏感、抑郁、倾向于抽象思维、警觉、不服从社会规范。个性心理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最主要因素,具有社交焦虑的学生一般缺乏自信,回避现实,而网络的虚拟社区能够提供给他们进行深层次交流的空间,有利于他们的精神慰藉,增强其自信心,另外由于上网所带来的情绪不稳定,容易造成网络成瘾者智力水平相对较低且较为退缩,网络成瘾者普遍不能约束自己,自我控制力较差。大学生学习焦虑的表现也是造成网瘾的主要原因。

  

    网络成瘾作为行为成瘾的一种,虽然不具有明确的生物学基础,但与传统的药物成瘾具有类似的构成成分和表现,具有相似的特点。概括起来,网络成瘾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:

  

 (1)突显性质。网络成瘾者的思维、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控制,上网成为其主要活动,在元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。

 

 (2)情绪调节作用。上网成为成瘾者应付环境和追求某种主观体验的一种策略,通过网络活动可以产生激惹、兴奋和紧张等情绪体验,也可以获得一些安宁、逃避甚至是麻木的效果。

    

 (3)耐受性。成瘾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,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,就像吸毒者必须逐次增加毒品摄入量一样。

    

 (4)戒断症状。在意外或被迫不能上网的情况下,成瘾者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和全身颤抖等生理反应。

   

 (5)冲突。网络成瘾行为会导致成瘾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,比如家庭关系、朋友关系和工作关系的紧张和恶化;与成瘾者其他活动的冲突,比如学习、工作、社会活动和其他爱好等;成瘾者内心对成瘾行为的矛盾心态: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又不愿舍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。    

 

 (6)反复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和戒除之后,成瘾行为会反复发作,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。

 

    大学生处于自我正在成长的阶段,人生观、价值观正在形成和确立,而网络使用行为失当,使大学生的发展受阻,导致各种不利影响,因此要采取一定措施,帮助大学生们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,营造大学生成熟的良好环境。只有这样,才能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,减少对网络的依赖。